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生活正文

破窗效应:反抗还是忍受?

2022-08-05 17:22

你知道著名的破窗效应吗?这源自一个犯罪学理论,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料,一起来看看吧!

  一、定义

  破窗效应(英语:Broken windows theory)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,该理论由詹姆士·威尔逊(James Q. Wilson)及乔治·凯林(George L. Kelling)提出,并刊于《The Atlantic Monthly》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《Broken Windows》的文章。

 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,会诱使人们仿效,甚至变本加厉。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,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,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。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,如果发现无人居住,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。一面墙,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,很快的,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、不堪入目的东西;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,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,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。这个现象,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。

  二、理论由来

 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·津巴多(Philip Zimbardo)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,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,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,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。 [1]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,他把车牌摘掉,把顶棚打开,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。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,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。后来,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。结果呢,仅仅过了几个小时,它就不见了。

 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,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“破窗效应”理论,认为: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,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,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。久而久之,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,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,犯罪就会滋生、猖獗。

  三、五个阶段

  1.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,部分居民迁出社区。

  2.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,对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。

  3.地区的监察力下降,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。

  4.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,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,减少外出时间。

  5.外来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区,令犯罪数字持续上升。

  四、理论启示

  “第一扇破窗”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。这一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。比方说,你分别到两位朋友家做客。朋友甲的家里窗明几净,地板上一尘不染。如果他忘了给你准备烟灰缸,你一定会在点烟之前请他帮你找一个烟灰缸,而决不忍心让烟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。而朋友乙的家里是随处可见的尘土和纸屑。估计你也懒得要朋友给你找烟灰缸了,而是任由烟灰飞散,或是直接把烟蒂扔到地上了。

懂得富兰克林效应,你就能掌握别人的心理 你相信每个人都有人格障碍吗?什么是边缘型人 神奇的艾格尼斯定律:眼见不为实,你有能透过 利用遗忘曲线背单词真的那么有效吗? 震惊世界改变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色盲悖论:也许色盲的看到颜色,才是世界真实 吉德林法则:找准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酸葡萄效应&甜柠檬效应 亚当与夏娃效应:越被禁止的事情就越想做 泰坦尼克号事件就是黑天鹅效应?什么是黑天鹅